其後,商湯奪桀之夏,周武滅紂得周八百載江山,秦皇漢武,唐宗宋祖,無不跨馬持刀,指點江山,此為將軍豪飲。
當下國人,內憂外患,國人為名利所迷,為民生所欺,雖國庫慇實,然百姓窮困,外浮內虛,能人志士,做跳梁小丑狀,忠言諍言雖眾,無有達於天聽。舉國上下,一片醉翁之色,山呼盛世,舉國罵娘。與瘋子笑罵何其相似?
酒性,國性。法蘭西如葡萄酒之浪漫,俄羅斯如伏特加之勁烈,美國如百威之朝氣蓬勃,日本如清酒般內斂,韓國如燒酒般騷包,至於中國,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名酒,針對於每個階層,也有其不同的酒。
官員老爺們,自然是山珍海味配國酒茅台了;壯年漢子嘛,最適合的莫過於老白幹了;老大爺們懷懷舊,來一盅二鍋頭;初出茅蘆的年輕人,對這社會還抱有希望,往往靠啤酒釋懷。
洋大人們往往將聚會叫排隊,前往則稱為赴宴。而中國,無論生老病死,婚遷嫁娶,都得加一個酒字。滿月酒,紅喜事酒,喬遷酒,升遷酒,踐行酒,接風酒,白喜事酒,壽誕酒,從一出生,就扎酒缸裡了,能不醉嗎?不醉的被醉了的稱作不義氣,不喝的被拼命喝的喚作不爺們。
酒是好東西,大小聚會,無酒不成宴。商紂王酒池肉林丟了國家性命,漢高祖喝酒斬白蛇起義,關羽溫酒斬華雄,李白對飲成三人,武鬆醉打大蟲,打蔣門神……彷彿天下男兒,不喝酒,便算不得好男兒,便失了這做人的樂趣。
但偏偏也有這不肯飲酒的,有這全民皆醉我獨醒的。屈大夫滿腹才學,滿腔報國之志,可惜,眾人皆醉,誰能听得進醒人言?反倒被視為不識時務。
康熙登基六十年,舉辦千叟宴,敬三杯酒,第一杯酒敬孝庄太皇太后,感谢孝庄辅佐其登位,一统江山。第二杯酒敬众臣和天下百姓,感谢他们齐心协力效忠朝廷。第三杯酒:“这杯酒敬我的敌人,吴三桂,鄭經,葛尔丹和鳌拜。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。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,我要感谢他们。”當然,且不論歷史有沒有這一出,這三杯酒,才是中國歷史最應該喝的酒,憑著這三杯酒背後的丰功偉積,成就了千古一帝。
酒性,國性,民性,人性。這酒詮釋了中國五千年文化,是醉是醒,請君自便。
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孟德,真英雄也。何以解憂?唯有杜康。孟德,真梟雄也。
评论